close

1

2

3

4

5

6

7

8

9

10    

 

南懷瑾老師一生剖有爭議,前些日子在手機上觀看老師的講習,欲罷不能像是連續劇一般連看了好幾集

,我想科技的好處便是把"人生"塞進一個小小的螢幕裡,以便當為知識、視為技巧般的使人們可作隨地

大小的學習,但是想想所有真實挾帶情感的片刻,須身受體驗的過程真是眾多方便法可得其真義的嗎?

我想這正是老師所述說的"態度問題"。創作者可以在自然中獨作整日而無作品也好過在冷氣房裡依循公

式的生產一堆作品,這其中的差別在於一個是真實的存在,一個只是藝術家而已。因此創作的好壞並非

標示在作品裡,創作的好壞經常顯現於創作者本身的行為和看待藝術的態度,於是當了解創作行為的目

的其實不僅限於製造作品,精確的說創作者必須透過創作成為一個更真實、正確的存在,創作的目的根

本與藝術絲毫沒有關聯。話說南老師的一派反骨糾正了許多佛學"大師"的態度,想想不免惹其爭議。

 

近日為了畫展奔走台中彰化,一方面顧其工作室一方面要經常回彰化寫生練習,猶記當時沒有藝術高中

的彰化因為喜歡畫畫隻身到台中輾轉又到台北,家鄉對我而言像一個熟悉、想念卻又遙遠的地方,途經

中部人所說的舊路,烏日、成功後過大肚橋才進入彰化市區,在彰化我漫無目的的走想走的路,循著記

憶到想去的地方,有時一天下來沒有畫畫,只是逛遍了彰化市區,我才知道原來情感遠比藝術來的重要

許多,一條能帶領自己"回家的路"倚靠的並非高深的美學思考又或眾多技巧,於是我任由自己繼續漫無

目的的尋找情感的風景,反正,想畫再畫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fart4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