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公園─八開水彩 山度士薄磅
成立二十幾年的「 民俗公園」,是北屯住宅間的一處綠地,各式商家與特色餐館
環繞周遭,因為緊鄰著公園,所以一到下午便有很多住宅大樓的居民與小孩在公
園裡外活動,少了西屯的喧囂吵鬧但生活卻也方便。
午後的廣場─水彩四開 山度士薄磅
藍老師為我畫的畫像
在公園內的商街還有一些賣古玩、飾品的小店,我被其中一間貼著“挑戰一萬人肖像畫”海報的小店
吸引,剛進店裡,印入眼簾的是一對母女在小椅凳上整理商品,雖整條街上販賣古玩、飾品的商家
琳瑯滿目,卻大多同是一些民俗相關跟懷舊的小物,但這家店裡除此之外還多了一份屬於藝術家的氣息
,牆上的掛畫與繪畫類書籍和繪畫用具雜放正在整理商品的母女後頭的櫃上,言談之間才知道她就是預計
要幫一萬人繪畫肖像的藍老師,藍老師並沒有談到太多關於一萬人肖像的確切想法跟理念,但仔細想想
“一萬人”不是一個小數目,當然不可能來者不拒或到大街上亂找人,藝術家繪像定是選擇性的尋找與篩選
也許被繪者的面相特殊、或與藝術家投緣等等....也許看來隨性或無確切道理可循,但那都是屬於創作者個
人獨特的藝術直覺。說到這裡,看似沒有理由的“一萬人繪畫”也就艱鉅不平凡了。
在肖像畫的過程中我與藍老師也一邊閒聊,我發現藍老師的言談似乎是在尋找被畫者的一些生命特質,努
力要把被畫者的生命印象給捕捉下來,而不是皮像,有別於學院繪畫,畫者總是抿著嘴,深思熟慮的專注
在被繪者的“形象”,好似絞盡腦汁要將被繪者剖開來好好的研究一番,要求精準的程度像是依循著公式或
冰冷原理的數學計算,雖然精采卻也失去了藝術的溫度。
藍老師的“一萬人肖像”如同一條漫長的旅途,也是藝術家給自己的考驗,透過理解人與人的殊異處和生命
特質來串連藝術與人生,也讓我看到一位藝術家的堅持。
民俗公園內有喝茶、聊天的歇腳處,也有餐館、茶樓
在松竹寺拜完觀音菩薩後,我在民俗公園畫了一張水彩,在這邊可以很舒服悠哉的寫生
因為公園內可以遮陽的建築、廊道很多,隨便一處都可看到老式建築很適合入畫
藍老師網站連結
http://tw.myblog.yahoo.com/jw!_2FfILyfEQcGv1nTWzu1Obs8hbX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