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題-油畫170x68cm
創作的本真不單純在支持創作者或表象物的存在,儘管創作的初始有絕大部分來自於創作者本身和諸多表象經驗,
但這些都會在不斷純化的過程中被提升為形上的意會,後畫心藉格心物、明性體才逐漸清明,於是真實藝術並非存
在於作品完成的當下,物質完成所示現也只能是整體真實中的一小部分,整體的真實在於創作者本身心、性的完成
。因此,能夠假設我們所知道的普遍藝術作品並不能負起完成藝術的責任。習畫即練性、覺心的過程,與其君子修
身、正心異同,畫者欲達精妙,除技藝的通達則仁、德須常皓之。一旦形上,還停留在表象的移情與逍遙,便失去
達至本真的可能,倒置創作的意義。例來藝者盡可能的避免提升論調與道德系統勾搭,原因在於可能背負撈過界的
罵名,於是藝者的提升多侷限於作品的範疇,所有的感受和精神也止於作品存在的意義,藝術成了這類創作者的枷
鎖,限制住其發展真實的可能。我們可以大膽的假設藝術是一優化人類總體的最高精神活動,是故跨領域的質性影
響在藝術的真實之中是常見的,所以可以想像的,當創作者由文明所定義的藝術學科發展時,其間可以任意的將其
自身託付在此藝術學科中學習,眾多推衍出的價值和思想也可以為自身作品或自我的創作而生發,但是一旦創作者
因循著提升欲達形上總體時,就必須責無旁貸的放下藝術包袱,進行所謂跨領域和學科的總體思考研究,即使遇上
宗教性的、道德系統的、甚至與藝術相距千里的學科或思想,也必須欣然接受而進行深入研究,發展成自己的藝術
,以此才有接近真實的可能。總歸一句,提升沒有折扣的空間,不能說醫生只要學會如何醫病、律師只考慮如何戰
勝對手,任何專業領域的提升如果不突破基本的技術藩籬和自身領域的圍困而跨領域、跨思想的無止盡尋求,就沒
有達至真實的可能!"一畫落紙,眾畫隨之"說明的"畫心"在自我尋求的過程為其"一理"的完成,心練足了,落筆時自
然眾理隨之。
六、日在台北參加同學會,順道到故宮參觀展覽,附近的至善文化會館正展出攝影家李鳴鵬的攝影回顧展
"鏡凝永恆",對我而言攝影一直是為了拍攝繪畫題材的工具,因此除了構圖以外沒有太多著墨於此,也從
不識李鳴鵬這位前輩攝影家,他的攝影作品雖源自紀實但卻能抓取出各式不平凡的生命振福與片刻,讓我
想起導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影像中的靈光氛圍,只是比起安德烈,攝影家李鳴鵬的作品較偏向光影的表
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