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但丁
神曲
標榜的英雄逐漸式微與人群沒有差異時,表現超越的責任就已落在眾人身上,因為
眾人必須捨替原本經由符號所虛構的轉變為非文明的、實質的生命歷練,經典文本反
覆寓示這一天的到來,如神曲,雖在古典架構下依舊迎合當時的宗教,但其實但丁是在
建立一個比信仰英雄符號更為真實的存在過程,直到尼采宣布以往的神聖不復存在時,
人們即刻便以凡人之姿踏上英雄的旅程,文明中符號式的英雄與在存在所期望實現的
英雄其差異在於生命的真實程度,當存在生命越顯真實必定與文明符號漸行漸遠,其問
題在於脫離文明後的人們如何能在沒有符號、形式的依據下走上浩瀚的心靈旅程中找到
真實歸宿。近幾年的各式英雄開始顯露問題,比如超人有土地認同的、面對生父母與養
父母和自身族群的矛盾問題,還有蝙蝠俠的精神問題、蜘蛛人只是無助的青少年等等....
當英雄歸於平凡那為何還要在面對人生的苦痛和限制的同時繼續保持信念?以此我們要由
生命的高度是否真是比超能力重要許多,對應到一個理解藝術的創作者是否又比僅僅只是
熟練技巧的創作者真實,諸如此類的比較作為討論依據我們得知,習慣以文明符號作為
苦痛的出口常常只是造成更多錯誤的循環,情願為哲學上下其手的現代藝術與後現代
理所當然的依賴形式、符號,人們主動丟棄在藝術進程中那些曾經努力真實的創作者去
迎合文明,我要說的是真實藝術在今日的文明世界中已蕩然無存,至少我確信有存在真實
藝術的世界不會是如此。故不真實的英雄在文明中逐漸瓦解其實是必然的結果,以西方為
主導的世界汲汲營營在文明環節中尋找缺失,為失去力量的文明偶像、和再也不被信任的
符號工具尋找生機,卻不知道其真正的錯誤在於藝術本凌駕於文明之上,從不應該侷限在
有限的形式、符號裡,一但人們放棄追尋文明以外的"部分"而滿足於文明以內,那屬文明內
的一切也終將瓦解,包括由文明所生產的英雄幻象。
阿爾貝托傑克梅第
「藝者心也」創作者的信念與對生命存在真實的渴望是必須應證在連續不斷而整體的
進程裡,深知藝術的人會了解無論擷取任一片刻命為真實,或期待在這一片刻中得到實質
的作用都是徒勞、無用的,瑞士藝術家阿爾貝托傑克梅第在文明形式的限制基礎上所作的
"未完成"選擇,是創作者寧為存在真實而挑起對文明的精神抗戰,作品中的殘破人形代表的
意涵便是傑克梅第一再突破存在限制所累積出的真實價值,一個看似不需要停止而永久積累
材質的行為特徵在必須實行「完成」的虛偽文明中強行表現創作生命中「無法完成」特性的
真實樣態,這樣高尚的犧牲性格比起眾多妥協文明的創作者來說,阿爾貝托儼然是少數跳脫膚
淺藝術史而踏上真實旅程的英雄,真實的英雄必須往復「未達整體的境態」與「文明的形式與
質料」之間,如此連續不間斷的保持其有限存在對整體完成的想望,透過質料形式在現實有限
裡描繪對真實境態的企圖才是創作英雄真正該有的道路,因為任誰都能清楚目標才是一切過程
的重點,向來以工具性質存在的形式質料被當為真實藝術只能說是一大謬誤,像是文明裡光彩奪目
的虛偽英雄一般沒有任何實質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