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物    

靜物-素描四開

 

會想要以文字出書和集結畫展的方式,除了想藉此整理大學到現在所作的一

切關於個人創作片段的文字記錄和所相應的作品,也是希望可以趁著整理的

同時明確往後的目標,故無論是單純的讀者或藝術同好的意見對我而言都很

重要。

 藝術是一個以人為主軸且不間斷、持續擴張的大哉問,假設連續不斷

的自我存在更重於作品,雖作品為存在過程的寫照,但也比不上連續

存在更貼近真實,德國藝術家波依斯說 "觀念藝術是一種內在直觀與

精神視覺的外顯行動"我認為創作的重點在其過程-透過對自我內在

的直觀與整合後產生外顯的作品或藝術形式,如果想再產生下個作品

那必定又要回到自我直觀的過程接續延伸主體思想,因此主體的連貫

和合理性應更重於作品的外顯,創作主體未必須要借外顯行為的達成

即可自然連貫、整合,達成對自我和群體的效用,反觀作品則必須倚

靠主體的連貫和詮釋才可達成此條件是必然的結論,否作品就像是一

個無足輕重的玩笑或謊言。當我們了解到作品無法滋意捏造藝術情事

與內在經驗後,就應當在主體上下功夫,也就是自我生命主體,談美

中朱光潛所說的美並非物質作品的美,他所說的美是一個因為境界而

美的"美",而境界來自於思想持續對主體的塑造,應以人為主要目標

normal_48eb52dc70692

 

多年前我參加一個短期的固定聚會,有美術老師、藝術家和美院學生

,集體湊錢邀請一位模特兒讓大家做人體創作,我發現在場有些藝術

家雖然有熟練的技巧但總不能好好的坐定完成一張畫,一下子調侃畫

的不好的作者,一下又四處發名片宣傳自己的畫室,我懷疑這些人真

的喜歡藝術嗎?相較於在場認真學習或專心於自己創作的人就知道"創

作到底必須以人為依據",境界存在與否全來自於人,近代以物化作品

和藝術形式化為標準而忽略創作者品質的西方美術史,可說是當下何

以人們對藝術誤解的原因,獨愛作品與形式的當代服傭於資本化經濟

趨勢,創作者已然失去應有的品德高度,以此不美、沒有境界的畫者

所作的作品,各位認為會跟"美"有關係嗎?

法國素樸藝術家-薩賀芬路易 在戰亂的無情年代裡仍堅定信仰持續創

作,其堅忍、絕不妥協的生活態度無視於戰亂堅持藝術創作,展現一

種對藝術的強烈使命與責任感,作品自然展現獨特而憾人的魅力,史

稱"二十世紀的原始畫家-素樸派 "並沒有特定集結團體,素樸是後來

史學便於稱呼的命名,他們不同於群體印象派、亦毫不關心新式的潮

流或主義,他們的畫作是隨心所欲的專注在自己思緒所及、和對於自

然的觀察所產生,他們不但畫出心、眼所及之處,其實也是畫出一種

屬個人的理想境地,一種更接近於人的尚自然精神和古典詩意。

zflower27

薩賀芬路易(Séraphine Louis)法國女畫家-1864年-1942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fart4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